[摘要]“断银根”是一个金融术语,主要指的是国家外汇管理局(SAFE)在2014年1月25日发布的《关于调整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吸收流动性有关问题的通知》(银发[2014 ...
“断银根”是一个金融术语,主要指的是国家外汇管理局(SAFE)在2014年1月25日发布的《关于调整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吸收流动性有关问题的通知》(银发[2014]289号),其中将银行信贷资产纳入广义信贷范围,并要求各商业银行按照宏观审慎要求,合理把握信贷投放总量。
2014年3月,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2014年6月1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.5个百分点。这次降准属于货币政策的中性微调,银行体系流动性保持适度,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也保持在合理区间。
2014年12月,中国人民银行再次宣布自2014年12月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.5个百分点。这次降准旨在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,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。
“断银根”意味着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或限制,这通常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,如控制通货膨胀、稳定经济增长等。
“断银根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意思是断绝银两的来源。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政府或个人经济上的困顿,意味着没有钱财可用。
以下是关于“断银根”的详细解释:
1. 基本含义:“断银根”直接理解就是断绝了钱财的来源。在古代社会,银子是主要的货币形式之一,因此“断银根”也隐含着经济上的困境。
2. 出处与用法:该成语出自清代黄轩祖的《游梁琐记·段灵》,“只见那段灵有百万家私,一朝断送,银根尽绝。”在句子中可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经济困难的语境中。
3. 近义词与反义词:
- 近义词:囊中羞涩(形容因缺少钱而感到难堪)、财不露白(指有钱财不能泄露给别人看)等。
- 反义词:腰缠万贯(形容人极其富有)、财大气粗(形容有钱有势,气派不凡)等。
4. 相关示例: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五十六回:“两处都来催讨,小的实在没有,现在手里只有几十两银子,支应京债,若再断银根,无以为生。”
请注意,“断银根”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成语,在日常交流中并不常见。如果需要使用,建议根据语境恰当运用,并确保上下文清晰,以便读者理解。